行业资讯 \ Industry news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

时间:2017-05-19 15:57:18  来源:  点击数:

   水是南美白对虾生存、生长的环境条件,也是影响养殖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调节好水质,促进南美白对虾快速生长,是养殖户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在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优良水质,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水、消毒、肥水

   池塘用生石灰清塘后,在放养虾苗前10-15天,用40目网过滤,进水50cm,施中仁金碘(主要成分为复合型高聚碘)按60-80ml/亩•米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水体。施药4-5天后施中仁速肥宝1kg/亩•米,用10-20倍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施浓缩光合细菌200g/亩•米,加水活化0.5-1小时后全池泼洒。经过一个星期左右大量红虫(枝角类)繁殖起来便可以放养虾苗。

   虾苗下塘后,只进水不排水,每天可进水5cm左右,根据水色和天气情况再追施中仁速肥宝,保持池水透明度30-40cm,水色呈嫩绿色或茶褐色。如果池水肥度控制得好,放养虾苗一个月内不用投饵,池内繁殖起来的红虫就可以满足虾苗对营养的需求,当月虾可长至4-5cm。

   2、换水

   养殖中期(虾体长5-8cm)投饵量及粪便增多,气温也逐渐升高,可根据水色及透明度变化少量换水,换水量控制在10%内;养殖后期(虾体长8cm以上)残饵、粪便达到最大值,应加大换水量,换水量控制在20%左右,透明度40-50cm。

   3、调节池水pH值

   pH值偏高容易造成虾蜕壳困难,食欲减退等症状;pH值偏低易造成虾呼吸困难,黄鳃、肿鳃等不良现象,因而要经常检查水质,若出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水质偏酸(指pH值低于7.0),应用生石灰调节,按8-10PPM(每亩5-7kg)用量使用,连用3天。

   水质偏碱(指pH值高于9.0)有条件的最好排去20-30cm池水,再进水20-30cm新水,然后用降碱灵(主要成分甘草酸),每亩1米水深用250g,兑水泼洒,视情况可用2-3次。

    4、合理使用增氧机

    对半精养塘的开增氧机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无风多开,有风少开,高温多开,低温少开。

   对精养塘的开增氧机原则:养殖前期(虾体长5cm以下)、中期(虾体长5-8cm)可参照上述开机原则;养殖后期(虾体长8cm以上)除投饵前半小时,以及投饵后1小时外,全天开机。

    5、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

    在虾生长高峰季节,由于大量投喂饵料,水质污染严重,常规方法是大量换水,但容易造成虾的应激反应。在实践中,可使用EM菌和超浓缩复合芽孢杆菌来调节水质,效果十分理想。活菌能有效分解有机质,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浓度,减少换水量,保持水质稳定。养殖中期(虾体长5-8cm)用EM菌选晴天中午250g/亩•米,经活化1-2个小时,兑水全池泼洒,每10-15天使用一次;养殖后期(虾体长8cm以上)使用超浓缩复合芽孢杆菌,提高池水透明度,改良水质和底质。

    6、使用葡萄糖和Vc调水

    在大暴雨或大风天气后,水体混浊,虾容易产生应激反应,投放葡萄糖2kg/亩•米和Vc200g/亩•米,可以降低虾的应激反应,同时有增氧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和灵活运用,虾塘水质基本上可以达到“肥”、“活”、“嫩”、“爽”,满足南美白对虾快速生长对水质的要求,为养虾高产稳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几种异常水质处理方法

    南美白对虾属热带虾种,在适温条件下养殖仅需120天左右即可上市,但水质管理要贯穿养殖全过程,渔谚“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就是这个道理。笔者在指导虾农养虾技术时发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对虾养殖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异常水质及处理方法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水色急剧变化

  水色是池水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应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由于浮游动物过多,远远超过虾苗能利用的数量,此阶段浮游动物大量摄食掉水中的浮游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减少后,导致造氧功能降低(因虾池水体中供虾呼吸的溶解氧主要由浮游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水色变浑浊和清白,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 

  处理方法:  

  ①适当补水和施肥,调节水中藻类组成,使绿藻或硅藻成为优势种群,并形成一定的数量。 

  ②如果是纯淡水养殖,还可以施加适量的粗制海盐或海水晶,维持水体微量的盐度,满足南美白对虾生理需要。 

③施用生石灰和沸石粉,以调节水色,使水的pH值控制在7.5-8.8范围内;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cm。

2、地衣过度生长 

  池底地衣(有些地方称浒苔)的过度生长是对虾放养早期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节更为常见。原因是光照强,水温高,加上虾池注水太浅,或者是虾池水质没有培养好,让池底地衣具备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地衣过度生长会严重影响对虾的活动和摄食,造成饲料浪费月。地衣与有益藻类争夺水中营养,加大凋节水质的难度。 

  处理方法: 

  ①在天气炎热的季节放苗,注水务必一次注足,水深在1.2-1.5m,并尽快采取施肥等措施,把池水水质控制好,抑制地农生长。 

  ②若地衣已经大量生长,必须采取人力捞除和施肥培水相结合的方法加以控制,人工捞除宜在晴天中午进行,否则容易造成对虾缺氧浮头。 

  ③使用粒状的含氯消毒剂,在地农着生区域撒洒,当药物沉降到池底后,慢慢溶解而发挥药效,使地衣的基部枯死烂,约1天后,成团的地衣将浮上水面,用人力将其捞除。 

  3、有害物质超标 

  虾池水质要求氨态氮0.3--1.9mg/L;亚硝酸盐0.02--0.09mg/L。养殖中后期,由于天气变化的缘故导致藻类非正常死亡,死亡后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从而引起有害气体上升,有害细菌和条件致病菌滋生,水质严重恶化。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养殖虾的浮头、病害的发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处理方法: 

  ①用枯草杆菌或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全池泼洒,并结合在饲料中拌入活菌剂及时地分解池内有机物,起到改良底质、净化水质的作用。 

  ②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沸石粉、活性碳、陶土等)。这类物质能吸附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缓解水质恶化对对虾造成的危害。 

  ③合理补水或换水,最好直接将较差的水排放掉,注入新鲜水入池,并正确使用增氧机。 

  4、蓝藻泛滥成灾 

  养殖后期,虾池下风处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华”,这些“水华”是因饲料投喂量大,排泄物及残存饲料降解转化过程中,使池水有机质含氮量高、水碱性(pH值为8-9.5),导致对虾不易消化的蓝藻大量繁殖,并成为池水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当水中溶氧不足而很快导致蓝藻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容易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毒羟胺、硫化氢,引起严重的“泛池”事故。 

  处理方法: 

  ①经常加注清水,注意调节好水质,可控制藻类的繁殖;进入高温季节,要控制池水中的氨氮含量,可定期用EM菌、光合细菌等处理池水。 

  ②当池塘有蓝藻大量繁殖时,选择晴天中午排放池水(最好在下风口),尽可能降到最低水位,一般可排到池水1/3左右;然后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或灭藻王全池泼洒,但要注意观察,随时能采取加水、增氧等抢救措施,否则不宜使用。 

  ③在池塘下风水面用密眼筛绢网捞取蓝藻,也可司局部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杀灭蓝藻。


  (2)水质调节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质恶化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要随时观察水质的变化,及时调控水质,以保证养殖的成功。?

   笔者对于几种水色的调节处理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与广大养殖户共同探讨。?


    1  白浑水?

    该水色于雨天出现较多,特别是土池常见,应立即测试pH值和盐度,如果pH值降至8.0以下时,应调节pH值至8.0以上,但每次升幅不应大于0.6。如果盐度也降幅很大或降至零时,雨过后要马上换水并进行水体消毒,可选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聚维硐磺或季铵盐铬合碘消毒液中的一种药物消毒。泼洒40~50kg/667m2白云石粉、沸石粉或水质改良剂或生态保水剂,隔天再进行水色调节和投放水质处理有益活菌。?

    2  棕黑色?    

    俗称酱油色。出现该现象应马上调节处理好水质。因为一旦时间长了,对对虾的生长蜕壳会有一定影响,或会出现白斑病毒病,应在有太阳的上午泼洒水质改良剂或生态保水剂,第2d早晨4:00或者当晚12:00后排水30cm,然后于上午7:00~8:00或适当时间回水20cm,第3d早晨再排水20~30cm,回水30~40cm,或分两天回水到原位,接着用聚维硐碘或季铵盐络合碘消毒液消毒水体,兑水泼洒,连用2~3d,消毒后的第二d泼洒水质改良剂或生态保水剂,第四d投放有益细菌(如硝化活菌)并进行水色调节和肥水。?

    3  墨绿色?

    该水色出现于长时间光照较为强烈和底质富营养化的情况下,意味着水质水色在一段时间内将要突变。处理方法为:晚上12:00后或早晨4:00~5:00排水,早上7:00左右回水,排水量每次为20cm左右,直至底部排出的污水不再有臭味和不呈污黑状为止。如果经常大量换水对对虾没有造成异常反应的,可采用大排大灌的方法换水,换水后,用季铵盐络合碘消毒水体,第2d要洒30~50kg/667m2沸石粉、白云石粉或其他水质改良剂或生态保水剂。消毒第3d后,可投放有益活菌。如果换水比较困难或不采用换水的方法,可用优质消毒剂兑水泼洒。?

    4  红棕色?

    该水色出现于高温期,主要是因为硅藻太多,虽是好水,但易产生氨氮偏高,应在早上检测氨氮含量,如超出安全系数,应立即换水,并用水质改良剂或生态保水剂拌合沸石粉(干拌干洒)泼洒,用量为1~2kg/667m2水质改良剂或生态保水剂,25kg/667m2沸石粉。3d后再投有益细菌(如硝化活菌)将氨氮除掉。如氨氮含量不高,换水后可选用季铵盐络合磺或其他优质消毒剂消毒水体,第2d再泼洒水质改良剂或生态保水剂。隔天再调节水色(如投肥水性活菌培菌)和投放水质处理有益活菌(如硝化活菌)。


(3)养成期的水质调控措施

    在养殖前期,即投苗后的20~30天内,可使用60目锥形网添水,逐日向池内添水,每天可添加5厘米左右,待池塘水位提高到1.5~2米,可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换水。在7、8月高温季节,要加深池水,并根据水质状况,每2~3天换水10~20厘米以上,改用20目锥形网换水。养殖后期池底污染加重,可根据水质状况,维持或增加换水量,改用网目为0.5~1.0厘米的聚乙烯合股线锥形网进水。通过添换水,还可调节盐度,促进对虾蜕壳和生长,并能补充一些饵料生物。

    换水时,要事先检查进水网是否破损,网框是否松动。排水闸门安装16~18目平板网及半径为6~10米的半圆形围网,后者在排水闸内侧,以防排水时对虾被逼到网上。换水时,应先排出部分陈水,再行进水,也可边排边进。水质太差的虾池,一次排水量不能太多,以免使水太浅时,含氧量下降,造成对虾死亡。换水时应注意水源水质状况,当水源水质恶化,赤潮生物大量涌来,要停止换水。在目前病毒性虾病尚无有效对策的情况下,池内虾体携带病毒(但未发作)生存的可能性较大,若换水过于频繁,或一次添换水量过大,使环境变化对虾类的胁迫作用加强,加大了其应激反应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减弱了对虾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极易诱发病毒病。因此,虾农往往使换水量大大减少。有的投苗前一次加满水,整个养成期不再换水。有的一次纳水后,在病毒病易发期不换水,相对安全期间或换些水。

    在充气精养虾池之中,换水量也较正常时大有减少,但由于充氧的替代作用,也能维持较高的密度和产量。


  (4)水质突变应急

   对虾养殖池塘常会出现水质恶化现象。水质恶化往往伴随着泛塘,引起养殖对虾大批死亡。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养殖用水总体质量下降,绝大多数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交换量小,有的长时间没有交换水,因此,由于水质变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断增多。现将应急处理措施介绍如下:  

  1、水变与泛塘:池塘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质由原来的高度肥水变为严重缺氧,水体中有毒有害气体急剧上升,水质严重恶化的现象称为水变。由于水变而造成对虾严重浮头,甚至大批死亡叫做泛塘。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水变的过程及实质:水变使池水由原来的浓绿、蓝绿、茶褐色急剧变为乳白色或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这种水体中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较弱,而且在原来有机质已很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浮游植物的死骸,所以,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过程很强烈。另外,在水变的初期由于细菌数量大增,刺激了一些滤食性浮游动物(大多数为轮虫)的活动,造成水中溶氧量很低,而有机质因缺氧分解的有毒产物(如分子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浓度很高。如果是蓝藻造成的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毒物(羟氨、硫化氢等)。情况严重者,会造成养殖对虾的大批死亡。  

  3、水变前的征兆:水变发生前大都有征兆,通常水变的征兆有:①水体过肥,多为浓绿、蓝绿、茶褐色;②水体发黑或呈现红色;③开动增氧机时,水体有腥臭味,并会泛出大量泡沫。④夜间开动增氧机时,对虾不群聚;⑤对虾吃食缓慢,食量减少。  

  4、处理方案:①处理水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水,应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水;②使用化学药物和物理办法调节水质。这是对没有水源的池塘所采取的措施。在处理水变过程中,主要把微生物制剂和沸石粉混合剂,颗粒氧结合使用。首先微生物制剂和沸石粉混合后,可起吸附氨、氮和腐败有机质等有毒因子的作用,用量分别为2ppm~4ppm、5.6ppm~10ppm,在18小时~24小时内除去水体中有害氮可达40%~56%,且使用以上混合剂用量与除氮的作用成正比。使用颗粒氧是为了向水体中补氧。颗粒氧可降低有害因子对对虾的毒性,增加池塘对虾抗病能力,同时也能降低分子氨、亚硝酸盐的浓度。池塘使用6ppm的颗粒氧48小时后对氨氮的消除率为42%~77%。  

  水变的原因如果是有机物过多造成的,可用2.5ppm“絮凝剂”全池泼洒,把所有的悬浮物凝聚沉淀后再抛洒强氧化剂,杀灭水底层浮游动植物,调节水质。其次,肥水是水变处理后必须采取的一个主要措施。水质处理完后,可施肥水素肥水。因为水变后水体中总氮含量均偏高,调节水体氮、磷比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氮的浓度,使水体实现生态平衡,达到肥水的目的。


   (5)零换水养殖南美白对虾

    一、清塘消毒。放苗前15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化浆后全池泼洒,1周后用40-50目的筛网过滤进水,再用5-20千克/亩漂白粉对水消毒水体,初次进水深度30-60厘米。

    二、肥水培饵

    1、无机肥:尿素2-3千克/亩,磷肥1-1.5千克/亩。3-5天追肥1次,用量为首次的1/3,上午9-10时施肥。

    2、豆浆:每亩水面用10千克黄豆浸泡磨浆泼洒,2-3天后续泼1次。

    3、肥水素培水:用生物肥水宝、高效肥水素等,用量1-2千克/亩。透明度30-40厘米,水色呈黄绿或黄褐色。“需要注意的是:南美白对虾食性较广,在幼体和虾苗阶段既捕食浮游动物,又能摄取水中的浮游植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成虾阶段以摄食颗粒饲料、豆粕为主,南美白对虾对饲料中蛋白含量的要求为20-30%,同时,对豆粕中植物蛋白吸收率高于罗氏沼虾和中国对虾。

    三、水质调节

    水质调节的方法有:⑴加水,虾苗放入培育池的初期,每天向池内加水3-5厘米,以逐渐降低盐度,水深达0.8-1米时,虾苗对淡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后,一次性把水加到1.2-1.5米深。⑵增氧,每天早晚要坚持开增氧机增氧,以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阴雨天更要24小时不间断充气。⑶适当降低放养密度,以获得大个体的成虾。⑷与别的种类混养,套养泥鳅和少量鲢鳙鱼可起到增氧和净化水质的目的。⑸控水,虾苗下塘后如长期投喂饲料,会出现水质过肥,和采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如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

    四、水质管理

    1、早期管理。放苗后1个月内以加水为主,一般每2-3天加水5-10厘米,直至水深达1.5米以上,并辅以使用生物制剂,以改良池水环境。

    2、中、后期管理。⑴施用光合细菌。虾池施用后能迅速消除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改善池水质量。⑵净水EM菌应用。多种异样活菌,弥补了光合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和生物尸体、残饵、粪便的不足,并有氧化、硝化、反硝化、解磷、固氮等作用。不仅能净化水质,而且为单胞藻的繁殖提供了营养。该菌在池中大量繁殖,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减少虾病。⑶主养塘,应定期施用PSB或其他生物制剂来改良水质。PSB每周1次用4×10-6浓度的菌液全池泼洒,或拌食投喂,用量为投饲量的5%。⑷掌握透明度与pH值。放养初期,虾池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中、后期为35-40厘米;养殖期间,每隔20天左右施用生石灰1次,每亩5-10千克,使pH值稳定在7-8,以增加池水钙质,满足青虾脱壳生长需要。

    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勤开机、勤巡塘,认真做好饲养管理记录,定期检测虾体质量和生长情况,进行水环境主要因子监测。同时还要合理施肥,以繁殖单胞藻类,维持其合理的种群密度,确保水体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生态调控。

    五、零换水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⑴优点:省力(人力和物力)、财力(降低了成本)。特别在严重缺水的地区有其实用价值。⑵缺点:水质不易把握,易缺氧,需随时监控和及时调节水质。⑶注意事项:由于蒸发和池中各种物质消耗,除雨水外还需适时添加新水。


TOP